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
中國的傳統節日
日期︰農曆七月十五日
來歷及傳說︰
-宋代未年,元兵入侵,把祭祀祖先的活動提前一天。此後,人們便慣於在七月十四日過盂蘭盆節。
-東漢和佛教的孟蘭盆會結合,受佛教色彩影響上,其後,盂蘭盆節的意義改變。
-在目連救母的傳說中,佛祖的弟子目連的母親死後墮落餓鬼道,凡食物還未到口,便立刻變成火炭 。佛祖教他供奉一盆盆的祭品,為母親解困。
-「盂蘭」是梵文,意思是「倒懸」,即處境如被人倒掛般辛苦。「盂蘭盆」就是供奉祭品以解除亡靈倒懸之苦。
習俗︰
廣東潮州︰在空地塔台,擺上祭品,請和尚唸經,現代更有俗稱「燒衣」的習俗。
有些地方︰放河燈
意義︰
-祭祀祖先
-祭鬼,普渡眾生節日
七.中秋節 (團圓節)
日期︰農曆八月十五日(秋季的正中,因而起名「中秋」)
由來︰
-秦漢起,歷代帝王都有秋天祭月的活動,用以祈求豐收。
-北宋後,中秋節成為普通的民間節日。
意義︰
-中秋節是秋收節,目的慶祝豐收。
-中秋之夜,皓月如鏡,人們把月圓看作團圓的象徵,把中秋節叫作「團圓節」,一家人共聚天倫之樂。
傳說︰
多個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遠古時,后羿的妻子嫦娥,吃了不起藥,成仙飛天,從此住在月宮之中。后羿思念嫦娥,每逢八月十五,就在月下供放嫦娥愛吃的水果,遙祭遠去的妻子。
習俗︰
-家中設香案,擺設瓜果,月餅
-輪流向月拜祭
-全家一起分享祭品
-賞月,舞花燈,賞桂花,吃蓮藕,菱角
龍形花燈(「一夜魚龍舞」一句似乎不只適用於元宵節,還適用於中秋節)
月餅:
-起於唐,流行於宋。
-本是祭神的供品,形狀圓形,象徵團圓﹔上繪有嫦娥奔月、月宮、玉兔等有關月亮傳說的圓樣。
-現今的月餅有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卡通圖案。
不同地方有各自的口味,如廣東月餅,上海月餅,潮州月餅等。
有注重健康的「素食月餅」,「低糖月餅」等。
八.重陽節 (菊節)
日期︰農曆九月初九
定義︰
-<<易經>>把「九」定為陽數,象徵吉祥,光明。九月初九,兩個陽數合在一起,稱「重陽」,亦稱「重九」。
-西晉田園詩人陶淵明九月九日和好友賞菊,菊花一齊開放。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重陽節稱為「菊節」、「金節」。
由來︰
-早在戰國時,已有重陽節,詩人屈原的作品「離騷」中,已有關於重陽節登高賞菊的描述。
-東漢時,有個汝南人叫恒景,曾拜士費長房為師。一天,費長房預言九月初九桓景的家定有災劫,叫桓景家中每人縫製一個紅布袋,袋裡面要藏一些茱萸,然後再將一些紅布縛在臂上,帶備菊花酒登山,可避過此劫。恒景依著道長所說的照做,傍晚發現家中禽畜全都死了。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災的風俗,便一直流傳下來。
習俗︰
-登山
-喝菊花酒(據說可明目清熱,延年益壽)
-賞菊花(清代詩人賦詩詠菊,畫家即席畫菊)
-登山祭祖
-吃重陽榚
-放風箏
-佩帶茱萸(從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有以下句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懷念故人,敬老
意義︰
-登高避災
-登山祭祖(重九的「九」字與長久的「久」諧音相同,所以重陽節亦有懷念故人,敬老的意義,所以重陽節便有登山祭祖的風俗)。
九.冬至 (冬節)
日期︰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
特徵︰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由來及意義︰
-中國古代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便會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
-代表全家團聚的思想
-拜祭祖先有助子孫尋根認祖
習俗︰
-全家團聚吃飯(民間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每逢冬至,都要全家團聚,飲宴慶賀,一如年節)
-吃湯圓,又稱吃「冬至圓」(吃後表示增加了一歲)
-北方︰吃餃子
-南方︰吃年榚和「冬至肉」
-拜祭祖先,由家長述說祖先的根源。
十.除夕 (年三十夜)
日期︰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夜
意義︰
-除去舊歲,明天開始更換新歲。
-是一個團圓的節日
習俗︰
-晚上要聚集在一起吃飯,又稱「吃團年飯」,每道菜都含有美好的祝願。
-北方︰多吃餃子。
-南方︰菜,肉﹔多吃魚,取意年年有餘。
-行「辭歲禮」,晚輩依次向長輩行禮祝福。
-長輩分給晚輩「壓歲錢」。
-「守歲」活動,全家老少通宵不眠,飲酒高歌,談天說地,準備過年食品,直至天亮。
-「照虛耗」活動,家裏點起明亮的油燈,目的是把個角落不吉利的東西照得無影無蹤,讓來年萬事都如意吉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