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作品欣賞
<<詩經>>
<<詩經>>的作品欣賞
<<詩經.魏風.碩鼠>> (是「風」的作品)
主旨︰用吞食穀物的大老鼠來比喻貪得無厭統治者,反映農民生活的艱苦,抒發農民對理想社會的響往及對統治者的厭惡情緒。
修辭手法︰
比喻︰用吞食穀物的大老鼠來比喻貪得無厭統治者。
疊詞︰「碩鼠碩鼠」、「樂土樂土」、「樂國樂國」、「樂郊樂郊」,運用疊字 。
反問︰「誰之永號?」
倒裝︰「莫我肯顧」、「莫我肯德」、「莫我肯勞」,其實是「莫肯顧我」、「莫肯德我」、 「莫肯勞我」。
寫作手法︰
重章疊句︰每章結構和形式相同,同詠一個主題,句子中只轉換了幾個字眼。詩中的︰
(1) 「無食我黍」,「無食我麥」,「無食我苗」說出統治者莊稼百姓的莊稼、玉黍、小麥、及幼苗。
(2)百姓想離開統治者︰「適彼樂土」、「適彼樂國」、「適彼樂郊」
(3)樂土吸引︰「爰得我所」、「爰得我直」、「誰之永號?」
(4)統治者剝削百姓 :「莫我肯顧」、「莫我肯德」、「莫我肯勞層遞︰詩中每章的意思不斷層層遞進 (層遞是由重章疊句發展出來的)
(1)「無食我黍」、「無食我麥」、「無食我苗」,說出統治者剝削百姓的莊稼,由玉黍、至小麥、到細小的幼苗也不放過。
(2)百姓想離開統治者越來越遠︰「適彼樂土」、「適彼樂國」、「適彼樂郊」
(3)樂土越來越吸引︰「爰得我所」、「爰得我直」、「誰之永號?」
(4)統治者剝削百姓的程度不斷加深︰「莫我肯顧」、「莫我肯德」、「莫我肯勞」
分析<<蒹葭>>
內容︰
詩人為求與伊人相見,不惜逆流而上,順流而下,繞過險阻的道路尋找伊人。奈何伊人仍在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願望落空,懷著熱烈追求與失望交織的情緒。
寫作手法︰
一. 借景抒情(間接抒情)︰
每章的首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借秋天破曉時分,蘆葦蒼蒼一片的朦朧之景,抒發出對於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詩人感到淒婉惆悵。此外,再借露水結霜的景色,更完滿地刻劃出蕭殺的秋景,用以起興,表達出詩人尋找不到伊人的失落情懷。
二. 借事抒情(間接抒情)︰
1.「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是一段時間推移。從早上露水結霜,到天亮時露水開始被蒸發,再推移到溫度回升時,露水尚餘少許未乾透。從時間的推移,表示出詩人由天未亮時,耐心等待伊人至天亮的事情,表示詩人對伊人的思念之情。
2. 從不畏艱辛尋找伊人的情,表達出詩人對伊人的熱切追求。縱使「道阻且長」,「 道阻且躋」,「 道阻且右」,詩人仍然「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三.刻劃人物形象生動傳神︰
1.詩人的不畏艱辛︰
「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詩人仍然「溯洄從之」,「溯游從之」,逆流而上,順流而下,繞過險阻的道路去尋找伊人。
2.詩人的溫柔敦厚︰
雖然詩人「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逆流而上,順流而下,繞過「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 道阻且右」險阻的道路去尋找伊人,但是伊人仍然「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詩人對於伊人的若隱若現,「可望而不可即」,卻沒有罵天怨地,反而只是流露出失望、落漠和惆悵之情,可見詩人溫柔敦厚的形象。
3.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借秋天破曉蘆葦蒼蒼一片的朦朧之景,加添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祕感。
(2)「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伊人在河的另一方,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地方,再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岸邊,表達出伊人身處的位置不斷轉移而且在越來越遙遠的地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從在水中央上,水中的小島上,再到水中小島的沙洲上,可見伊人的身處位置不斷轉移,「可見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
結構特色︰
一.全詩形式整齊︰
章法特色︰詩中三章均是四言為主,每章首七句為四言,未句為五言﹔每章共八句。
可見三章的字數相同,句數相同,結構形式相同,形式整齊。
從押韻方面可見詩中在形式整齊中有靈活變化︰
三章均是首句押韻,然後是偶句押韻。第一章的韻腳為「蒼」,「霜」,「方」,「長」,「央」,押陽部韻。
第二章的韻腳為「淒」,「晞」,「湄」,「躋」,「 坻」,押脂微合韻。
第三章的韻腳為「采」,「已」,「涘」,「右」,「沚」,押之部韻。二.重章疊句︰
詩中三章均是四言為主,每章首七句為四言,未句為五言﹔每章共八句。
三章的字數相同,句數相同,結構形式相同下,部份句子只轉換了幾個字詞,而反覆詠唱同一主題。
1.「蒹葭蒼蒼」,「蒹葭淒淒」,「蒹葭采采」反覆同詠蘆葦蒼蒼一片的朦朧之景和蕭殺秋景。
2.「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反覆同詠露水結霜和被蒸發的蕭殺秋景。
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反覆同詠伊人在遙遠而且在地點不明確的地方。
4.「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反覆同詠尋找的道路險阻。
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反覆同詠伊人的身處位置不固定。三.層層遞進︰
重章疊句的作用是為了達到層層遞進的效果。
1.「蒹葭蒼蒼」,「蒹葭淒淒」,「蒹葭采采」蘆葦由蒼蒼一片寫到茂密一片, 秋景更加朦朧和蕭殺。
2.「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露水由結霜寫到快到被完全蒸發表達出時間由清晨破磽至到天已亮的時間推移。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伊人在河的另一方,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地方,再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岸邊,表達出伊人身處的位置不斷轉移而且在越來越遙遠的地方。
4.「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從道路漫長、到陡斜,再到迂迴曲折,表示尋找的道路越來越險阻。
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從在水中央上,水中的小島上,再到水中小島的沙洲上,伊人的身處位置雖然不斷轉移,但是伊人的位置越來越清晰了。四.承上啟下︰
每章承接首兩句的蕭殺秋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帶出下六句的找尋伊人不至的失落情懷,承上(景)啟下(情)。
修辭手法︰
1.疊字︰「蒹葭蒼蒼」,「蒹葭淒淒」,「蒹葭采采」的「蒼蒼」,「淒淒」,「采采」是疊字。
2.層遞︰
(1).「蒹葭蒼蒼」,「蒹葭淒淒」,「蒹葭采采」蘆葦由蒼蒼一片寫到茂密一片,秋景更加朦朧和蕭殺。
(2). 「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露水由結霜寫到快到被完全蒸發表達出時間由清晨破磽至到天已亮的時間推移。
(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伊人在河的另一方,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地方,再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岸邊,表達出伊人身處的位置不斷轉移而且在越來越遙遠的地方。
(4).「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從道路漫長,到陡斜,再到迂迴曲折,表示尋找的道路越來越險阻。
(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從在水中央上,水中的小島上,再到水中小島的沙洲上,伊人的身處位置雖然不斷轉移,但是伊人的位置越來越清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