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兩件事︰到藝術館及聽報道會

兩件事

第一件事︰到藝術館早幾天,我和一位朋友到過藝術館,但那次是走馬看花,我覺得看不夠。今天獨自在藝術館逛了半天,單是看「國之重寶」專題展覽,已看了兩個多小時。接着看有關「清明上河圖」的簡介短片。然後在常設展覽廰內看看。唉,這個「清明上河圖」的即日售票又是售罄了!我不死心,連續向幾個職員詢問。他們說有的人在早上五時、六時已經開始排隊。我嚇了一跳,即是要五時起床吧,對我來說,真是「難於上青天」呀!明天是否能夠五時起床去排隊呢?我對自己沒有信心。希望能夠把握機會,明天真的可以給我看一看這張圖卷吧!因為如果錯過了今次展覽,也許要等上十年。聽說每隔十年,才展出一次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

說一說今天看了些什麼︰在「國之重寶」專題展覽廳,有唐、宋、元代的名書法和名畫。本來,我不明白那些書法有什麼特色,那些收藏家會這麼珍藏。看圖畫時,只見四幅幾乎一模一樣的畫,上有類似梅花的物體。我跟着排隊的線路,逐一細看書畫。要觀賞每一個展品,都要「大排長龍」,心裏突然覺得索然無味。

直到排隊看「憑承素摹蘭亭序帖卷」時,排在我前邊的老伯伯和友人談論這些書法有何精妙﹔排在我後面的是一對老夫老妻,在談論這個「蘭亭序帖卷」的來歷故事。我夾在中間,好像是上課一般。
我正要離開展覽廰時,突然看見一個導賞員帶領着十多人,為他們講解這些書法。我中途加入了,聽那個導賞員講解,才知道剛才是我不懂得欣賞。例如那四幅幾乎一模一樣的畫,原來是梅花的四種形態。
原本王羲之的「蘭亭序帖卷」已經散失,據說是唐太宗拿了去陪葬。唐太宗找了很多人去臨摹這篇書法,這個憑承素,算是臨摹得比較像樣的了。當年王羲之喝醉後,寫下這篇蘭亭序,是初稿,一口氣寫成的,當中有一些塗改。憑承素連這些塗改都臨摹了起來。真的寫了個舊字,然後在要更改的字上作「更改」。那二十個「之」字,果真各不相同。至於內文,回家打開課本讀都是一樣,不必當場慢慢讀了。
「臨」是模仿神韻,「摹」是模仿形貎,兩者不相同。收藏家會蓋印在這些藏品上,證明自己曾收藏過或十分欣賞這些藏品。有些畫作是被接駁成一個卷軸,有些卻似是由卷軸切割出來。還有些繪畫的筆法,我聽了也是不懂。
那一刻,才覺得不枉此行。



第二件事︰聽報道會
我昨晚輾轉反側,凌晨四時才睡得着。想的是關於宗教的問題。

我決定不返教會了。因為我不是真的相信主,只是一時感動而已。我可以將<聖經>看作是文學作品、可以將耶穌看作是歷史人物、可以將神看作是神話故事。

例如︰<論語>,是孔子的話語,是文學作品。黃帝、炎帝、蚩尤,是歷史人物。「女禍補天」、「后羿射日」、「五丁開山」,是神話故事。

看見別人吃飯前禱告,但我不會這樣做。我弟弟的學校教他︰「感謝主,賜飲食,求祝福,保平安」,但我卻覺得吃飯時,要感謝的反而是父母和農夫。

還有,人家說是為神而返教會,為神而做什麼什麼,我卻覺得是為自己而做的。

總而言之,這兩天我要致電給林師姐,給她講清楚,我的心志------我其實是沒有信仰的。



20130914︰後記
我在去年復活節決志信主,現在在返另一間教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