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科學館和藝術館
上次參觀科學館是兩年前的事。今天和一個朋友去參觀科學館和藝術館。我答應了朋友帶相機,卻忘記了,而且我又遲到了十分鐘,實在對不起這位朋友。
近來,科學館有個叫「飛龍在天」的專題展覽,是一些恐龍的骸骨殘肢。那些被架起的恐龍骸骨,最高的有大約五個人的身高。當中還有些魚兒、烏龜等等生物的化石。
無奈我的科學常識太貧乏,看著這些化石,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初還以為那些魚兒為什麼會長成一塊塊參差不齊的石頭,原來,是要看石頭表面的形像和紋理。又覺得那些大石頭上多條小魚兒的痕跡,我還以為是一幅藝術畫呢!看看石頭旁的注解,原來又是化石。
「飛龍在天」這個標題,我總是想到小說裏「降龍十八掌」的「見龍在田」。
然後在科學館參觀那些常設展覽,有很多展品,我都不明白它們在做什麼。最慚愧的是我看見張衡的候風儀,還誤會了是地動儀。預測到地震將會發生時,候風儀會彈出一粒小銅珠,我卻以為會噴水。結果我回家,翻看一本叫<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的書,發現我以往都有看過這個機器的圖片和簡介,又想起中學時老師都有說過,只是我記心不好。這機器的全名原來叫「候風地動儀」。
我在科學館看到一個銅像,銅像全身上注有密密麻麻的不同穴位。近來看小說,裏面的「六脈神劍」有什麼「商陽劍」,「北冥神功」有「膻中穴」。在這個銅像的食指真的找到「商陽穴」,在胸口中找到「膻中穴」。
我想︰香港科學館應該是最多小孩子會到的一個館。對面的歷史博物館我參觀過幾次,今次想看看香港藝術館。
今天「清明上河圖」的展覽門票售罄,只能在常設展覽廳內逛逛。然後想逛尖沙咀的商務印書局,誰不知已經結束營業。有點一事無成,若有所失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