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淳知道木婉清是自己的私生女,木婉清說要嫁給段譽,段正淳連聲叫「冤孽」。當時我一面看,都覺得一切只能用這兩個字來形容。誰不知整本書的故事都充滿了冤孽。段正淳作的是情孽。(一閃眼間想起<雷雨>)
我的理解是︰作了錯事的人,都是作了孽。往往上代作孽,牽連後代。作的孽越大,為禍更深遠。在書中,這些作孽者要不就大徹大悟,不就一死,一切盡歸塵土。
說到大徹大悟,人總是經歷生死,才看得破嗎?(早已明理和死不悔改者不算)可是,沒有多少人可以有慕容博、蕭遠山、鳩摩智他們有死裏逃生的運氣。
因此,還是少作孽的好。
佛教的「三毒」是「貪、嗔、癡」。<天龍八部>內,作者對此有深刻的解釋。新修版的注釋說「貪」是欲望﹔「嗔」是仇恨﹔「癡」是不了解、認識錯誤。
就是因為人們有「貪、嗔、癡」,所以有痛苦,造成非人的困苦。不知這樣說是否正確呢?放下「貪、嗔、癡」,人們便可以免去困苦了。然而,能夠完全放下的,可以成仙啦!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只要減少慾望、放下仇恨心,便會生活得輕鬆一點。
有時翻看自己的日記手稿,看到罵人的字句,不禁皺眉,不知道為什麼我當時會寫這等罵人的字句。應該放下憎怨心,在逆境中至少能夠苦笑,便算是有進步了。
最終,還是因為我也不想非人的困苦降臨在我身上。
段譽的「癡」其實很可愛。無論是他自小的癡癡迷迷,對圍棋、對易經、還是對王語嫣的癡迷,都很可愛。
新修版的<天龍八部>,將段譽和王語嫣圓滿的愛情結局,改成王語嫣離開段譽,和阿碧守著發瘋了的慕容復的身邊。段譽登基後,頭腦清醒了,明白到對王語嫣的癡迷只是「心魔」。最後是段譽娶了三個妃子。
我喜歡新修版的結局。首先,王語嫣原本是實在太深愛著慕容復,突然在枯井內一百八十度的轉而對段譽傾心,個人認為這似乎太理性了點。如果真的是變心,應該是漸漸的,不是一下子的。這不同於程遙迦。程遙迦最初仰慕郭靖的,不是真愛。所以我覺得程遙迦的移情是合理的。
其次是讓主人公段譽想得通了,不再為「心魔」而發癡,是件好事。我們似乎覺得是犠性了王語嫣的幸福,其實,那是作者內文中所說的「各有各的緣法」,我們又怎知在王語嫣心目中,這不是最好的結局?
再者,儘管大理是邊陲小國,但後來段譽終究是一國之君。皇上一生中只有一個妃子,或只有一個皇后,那我才不相信呢!
最後是我的私心︰我不喜歡王語嫣。她對段譽不理不睬,我不怪她。雖然王語嫣心地善良又博學多才,她的人品是無可挑剔的。但是這樣的女子多的是,所謂「語意嫣然」,只段譽的感覺,其他人不覺得。我覺得她除了慕容復之外,看不起任何人。
很深刻的是在少林寺山上,當慕容復一招刺向段正淳,王語嫣說︰「表哥,好一招夜叉探海」。段正淳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只是好色風流,況且他是救過自己多次的恩人的父親(名義上),而慕容復要殺段譽、段正淳等人的行為,背後包藏的是不安好心。王語嫣居然說這樣的話,唉,那時我對王語嫣很失望。
如果只是改改作品中一些用得不好的字眼,或更改不合史實的地方,年份錯誤等,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無的。但是我不贊成將作品的內容都改了,那差不多是重作了。我的愚見是︰因為一個作品的產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見識有關。一盤數目可以越做越精細,越做越接近完美﹔但藝術作品不是,那是看不同時段的心情而定。不過,這次例外,因為我喜歡段譽娶三個妃子的結局。
真心愛對方的話,都會甘心為對方而付出,為對方而死。這次我想從女角的方面看。
黃蓉、任盈盈等人,他們所愛的人都是同樣的愛著自己。即使令狐沖本來是愛岳靈珊的,但最後令狐沖還是慢慢的愛上任盈盈。
而程靈素呢?明知道胡斐是永遠不會愛自己的了,還是甘願為他而死,這是不比黃蓉她們還要偉大一些嗎?如果黃蓉所愛著的郭靖對自己毫無意思,黃蓉會否還肯不顧生命的為愛付出呢?雖然書中沒有說,但我想︰未必會。
儀琳所愛的人也永遠不會愛上自己,她除了甘願為愛人犠性之外,還祝福別人佳偶天成,幸福快樂。在我心目中,她真是最偉大的了。
這些女子,可以說她們是時勢所迫,不得此行。但是,她們畢竟是作出了如此偉大的行為。
我常常想︰什麼叫「江湖」?大概是社會的意思吧。而這個社會的特點是大部份人都會武功,他們會以武力來解決問題,以達到目的。
「俠義」是武俠小說的靈魂。每個作品都在說俠義道,每個主角都是俠義之士。我不懂得引用古人的話語,只道俠義就是鋤強扶弱、為義輕生而不求回報,不知這樣解釋是否正確呢?
俠之小者
「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神鵰俠侶>
這樣的俠士,那一個主角不能做到?個人認為令狐沖是,胡斐是,楊過等等也是。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神鵰俠侶>
因為這句話,我覺得大俠者,非蕭莑和郭靖莫屬。蕭莑為百姓免受兵禍之苦而犠牲,郭靖為國而死守襄陽,同樣可敬。
「為國家」在現今社會仍然是適用的。如果國家破亡,人民還會有好日子過嗎?不會吧。
在這個虛構的江湖裏,能以「武」來達成「俠」。當然,在現今的社會,很難能夠這樣做,更不能行什麼「快意恩仇」。現在,我們只需做個好人,不做違背良心的事便足夠了。
不論是政治人物、當權人士,還是避世居士,至少,同樣都可以是個俠士。
我覺得在世俗打滾,還是隱居山林,同讓令人尊敬。前者營營役役,但盡己所能而幹一番事。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努力人生。後者享受閒適過日。
如何選擇,我認為除了個人性格之外,還要看當世環境。魏徵也要遇到唐太宗才可以納諫,如果碰到的是秦始皇,我說如果,那麼他必給坑殺了。陶潛在政局動盪時辭官隱居,我總覺得若不是君主不重才,陶潛未必會「覺今是而昨非」。
所以呢,岳飛和陶潛,出世和入世,是截然不同的心態,同樣受人敬重。因此,我愛蕭峯、郭靖的為國為民,同時也欣賞令狐沖的追求自由,不求名利。
說到名利,便要提<笑傲江湖>,因為整部書在說權利鬥爭。書中的人們為了得到更大的權力,對他人做成更大的傷害。雖然他們最後都是自取滅亡,但是書中的江湖,再不是人所嚮往的江湖了,那是個腥風血雨的的地方。就因為這樣,<笑傲江湖>已經有點反武俠了。
在權力下,有幾個人能夠把持得住?就連聰明絕頂的任我行,經過十二年在西湖底被禁錮的日子,一朝重見天日,重出江湖,變成了第二個東方不敗。什麼「教主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縱然不久我將書中的情節都忘記了,我想這句話應該不會忘記的。任我行雖然沒有自宫練劍,聽著頌聲洋洋,卻臉也不紅,還感到受用之極,接著更變本加厲,他的性子已經變了。
當然,有人想得破,想離開紛爭,隨心性而活︰劉正風、曲洋、江南四友都是。可是他們都無奈地犠牲了。而令狐沖卻得天獨厚,作者給這個自由之人快樂地和愛侶笑傲江湖。
人們要為權力鬥爭而付出沉重的代價,帶來無窮的痛苦。放下爭鬥心,和平共處,「賢的是你,愚的是我,爭什麼?」
有些人已經表明自己非作惡不可,有些人卻打著正義的旗號去幹壞事。木高峰、余滄海是真小人﹔左冷襌、岳不群是偽君子。四大惡人是真小人﹔未改過前的鳩摩智是偽君子。有些人面惡心善﹔有些人卻心善面惡。
正邪難分,黑白也未必如此分明。那麼,如何分辨好呢?我認為憑良心去分辨便可以了。
做人要有自我。看岳靈珊對林平之的愛、遊坦之愛阿紫,都失去了自我,下場一樣的悲慘。自己的生命就不寶貴了麼?縱然是要犠牲小我,為的也要是值得的。即使覺得是值得的,那麼,一定要是一件好事,才可為。
他們是情難自制?「情」的威力有這麼大嗎?人會愛歡上一個壞的人嗎?我不太清楚。
令狐沖到最後終於不再甘心死在岳不群之下,他終於都想通了。我覺得他以前在岳不群面前,都是毫無自我的。
大奸大惡、恩將仇報的人固然令人討厭,在我心目中,討厭的人不止這些,只不過有層次之分而已。
更討厭一些的,便是惡人、真小人。小奸小惡和大奸大惡的本質都是作惡,只是有的人沒有膽量、或沒有能力,才作小惡吧。
最討厭的,當然是偽君子,「披著羊皮的狼」。他們做壞事,還要裝出一副大仁大義、慈悲為壞的樣子,最是令人防不勝防。能夠做到這樣,定是聰明才幹之士,只是他們的聰明都錯用了地方。
不過話說回頭,他們都是被用來襯托忠義之士、善心的人。
像是郭芙,雖無大奸大惡,但刁蠻任性,闖禍後總是沒有什麼悔意,還覺自己是理直氣壯。本來,她也令我討厭,但是到後來,她改過了。又例如裘千仞這些改過自新的人,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原諒他們的。
悲苦的命運,那是無可奈何。遇到困苦,受到傷害,既然已經發生了,那也沒辦法。但是,日後的路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可以選擇,不要選擇將悲苦擴大。
李莫愁因為情所傷而從此作惡多端,既害人又害己,她的人生可謂白活。以<天龍八部>中某些人作為例子︰葉二娘因為當年自己的孩子給人搶去了,深受打擊,從此無惡不作﹔蕭遠山殺害無辜的人是為報仇﹔慕容復自小被灌輸復國的理念,長大後為復國而不擇手段﹔阿紫為人凶殘陰毒,跟她的成長背景(星宿派)有重大關係……
這些人雖然值得給予同情分,但是,選擇權還是在他們的手中。可惜他們想不通,選擇了作惡,便毀了他們的一生。他們其實也很可憐。
至於游坦之愛阿紫,岳靈珊愛林平之這一類,真是悲哀。也許愛情真的沒有得選擇,我沒經歷過,所以不太懂。我還是剛才所說的那句︰他們的悲慘下場,是因為在愛情中失去了自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