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仲夏陽光(《夏空》主題曲)牧童笛試吹19-12-2020

 此文章已搬遷到

https://mingche.fun/midsummer-sunshine-summer-empty-theme-song-shepherd-flute/


仲夏陽光(《夏空》主題曲)牧童笛試吹19-12-2020




大唐女法醫片尾曲《天籟》牧童笛試吹6-9-2021

 此文章已搬遷到

 https://mingche.fun/music-of-the-heathens-by-tang-dynasty-forensic-forensic-studio/


https://youtu.be/7b0jsdSXasU



大唐女法醫片尾曲《天籟》牧童笛試吹6-9-2021

蒙着嘴說愛你-牧童笛試吹 24-7-2021

 此文章已搬遷到

https://mingche.fun/you-say-love-you-the-shepherds-flute/



蒙着嘴說愛你-牧童笛試吹


24-7-2021



Titanic - recorder 16-5-2021

此文章已搬遷到

https://mingche.fun/titanic-recorder-16-5-2021/


Titanic - recorder 16-5-2021



原來愛情這麼難-牧童笛13-9-2021

 此文章已搬遷到

https://mingche.fun/it-turns-out-that-love-is-so-difficult-the-shepherds-flute/




原來愛情這麼難-牧童笛13-9-2021

黛玉笑了-牧童笛試吹19-7-2021

此文章已搬遷到

https://mingche.fun/deu-yu-laughs-the-shepherds-flute-examination/

黛玉笑了-牧童笛試吹


19-7-2021

愛是不保留-牧童笛試吹

此文章已搬遷到

https://mingche.fun/love-is-not-reserved/




愛是不保留-牧童笛試吹
24-7-2021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人物特寫------喬峯

由於「傳統版協作平台即將停止服務,系統現在已停用編輯功能。」,所以立即把協作平台的舊文章,超過十年的文章,搬過來。我的電腦技術不佳,又放下了書包多年,再寫不了什麼了。


人物特寫  

剛巧我有一篇關於喬峯的人物特寫,是我早前在「奇摩知識+」答問題的答案。放在這兒,方便我取出來看。(這條問題已被管理員刪除)

,三十來歲,濃眉大眼,高鼻闊口,四方的國字臉。昂首闊步,甚有氣勢。蕭酒量驚人,以大碗取代小酒杯,一喝便是二三十斤。

曾任天下第一大幫------丐幫幫主。他精明能幹,以超凡的領導才能,處理幫中大小事務,井井有條。他武藝高強,多次率領群豪,刺殺敵軍,保衞大宋國土。立下汗馬功勞,深得人心。

杏子林內,蕭驚悉自己為契丹種族,霎時為中原武林人士所敵視。他臨危不亂,頭腦清醒,退下幫主之位,大丈夫豈會貪圖權位?縱使大宋國人殺害蕭莑的父母,大宋國是他土生土長的地方,已有多年感情。況且父母與尊師之恩,沒齒難忘,今後定當加倍孝順。

誰不知天意弄人,父母和恩師慘死,自己更被懷疑是弒父、弒母、弒師。蒙冤受屈,成為人民公敵。默默忍受痛苦,不必對人垂淚。他誓報此仇,卻錯殺愛人。大英雄在厄運中爭扎,也有做錯事的時候。

返回遼國故土,蕭做領軍大將南院大王。豪氣干雲的蕭,身處何方都會有人賞識。後來受遼主指派攻打大宋,蕭要在忠君、孝義上作出抉擇。蕭抛開了民族主義的思想,從人道主義出發,為挽救天下蒼生,要求自己的國家大遼停戰,最後一死以表無叛國之心。人民英雄蕭,永遠讓人肅然起敬!

 古代曆法


由於「傳統版協作平台即將停止服務,系統現在已停用編輯功能。」,所以立即把協作平台的舊文章,超過十年的文章,搬過來。我的電腦技術不佳,又放下了書包多年,再寫不了什麼了。

古代曆法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

古代天文歷法

4紀日法、紀月法、紀年法

5陰陽五行

6十二生肖

二十四氣節

4紀日法、紀月法、紀年法

 

紀日法

古人用干支紀日。

干是天干,支是地支。內容如下︰

天干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個)

地支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個)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個單位,稱為六十甲采,內容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假設今天是甲子日,則明天是乙丑日,後天是丙寅日……昨天是癸亥日,前天是壬戌……

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干支紀日簡單而又準確,不論是大月,小月,閏年,平年,

它總是以六十日循環一周的方法依次紀日,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而不亂,不重疊。

這對今天研究古代社會,推算歷史事件的準確日期有很大的價值。

 

一日之內的紀時法︰

早在漢代便有干支紀時,就是把一日分成十二個時段,每時段配一個地支名。

十二時辰現代時制

23-1(三更)

1-3(四更)
3-5(五更)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初更)
21-23(二更)

紀月法:

 

古人通常以序數為紀如一月二月三月……

每年的第一個月叫正月(征月)。

秦始皇嬴政因避違曾將正月改叫端月。

 

另外古人另一套紀月方法是「月建」觀念的方法把十二支和十二個月份相配,通常以冬至的農曆十一月為開始,配上十二支中的子,稱為建子之月。

如此類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

例如︰<哀江南賦序>的第二句是「建亥之月」,是指十月的意思。

紀年法

(1)   中國最初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年,因此先秦各國的年次都不同。.

例如︰同是公元770前年,記為周平王元年,在魯國則為魯孝公二十七年。

(2)   漢武帝開始用年號紀年,例如︰建元元年,元光三年等。

第一次叫元年,第二年叫二年,如此類推。

 

(3)   古代還有歲星紀年法。內容如下︰

古人發現木星運動週期約十二年,所以定木星為歲星。

古人將周天由西向東為星紀,玄枵等等十二份,叫做 十二次,木星行經一次就是一年。

例如︰某年歲星運行到星紀的範圍,這一年就紀為「歲在星紀」,如此類推,十二年周而復始。

5陰陽五行  

陰陽

古人稱日月為太陽和太陰。

陰陽的最初意義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古人觀察到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因此用陰陽的概念指出自然界兩種對立和互相消長的物質勢力。

即陰陽可聯想成 日月、暑寒、剛柔、天地、夜晝、冷熱、乾坤、男女、尊卑、貴賤、安危、好惡、強弱、明暗、火水、生死

這概念還可用於風水、占卜等

 

五行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古人以日常生活中這五種常見的物質來說明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

戰國時,出現了「五行相生相勝」的學說非常流行。

「相生」即相互促進,如「木生火,人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勝」即相互排斥,如「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

戰國時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把陰陽和五行二說合流,提出「五德終始」說。

用「五行」說明王朝的興替原因。

例如人們認為夏朝屬木,商朝屬金,周朝屬火。

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更春,就是金勝木,火勝金的結果。

漢代董仲舒以儒學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提出「天人感應」和「三綱五常」兩說,認為「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藉以鼓吹君對臣、父對子、夫對妻享有絕對的支配作用。

 

「五行說」對中國古代天文、曆法、醫學等發展起了一定作用。

例如醫學用五行概念說明 臟腑的屬性及互相關係

中醫學認為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因此,肝能制約脾,稱為木勝土;腎能生養肝,稱水生木。

如果因肝病影響及脾,便採用抑肝扶脾的治療法;如果因腎虛影響及肝,便採用補腎養肝的治療法。


6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又稱十二屬相,是古時民間用來計算年齡的方法

古代的術數家以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組成以下排列︰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末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其後以人在某年出生,就肖某種動物。

例如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


二十四氣節

立春 24/5

雨水 219/20

驚蟄 35/6

春分 320/21

清明 44/5

穀雨 420/21

立夏 55/6

小滿 521/22

芒種 65/6

夏至 621/22

小暑 77/8

大暑 723/24

立秋 87/8

處暑 823/24

白露 97/8

秋分 923/24

寒露 108/9

霜降 1023/24

立冬 117/8

小雪 1122/23

大雪 127/8

冬至 1221/22

小寒 15/6

大寒 120/21



 中國的傳統節日



由於「傳統版協作平台即將停止服務,系統現在已停用編輯功能。」,所以立即把協作平台的舊文章,超過十年的文章,搬過來。我的電腦技術不佳,又放下了書包多年,再寫不了什麼了。


中國文化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

中國的傳統節日


六 .盂蘭盆節 (鬼節) / (上元節)

七.中秋節 (團圓節)

八.重陽節 (菊節)

九.冬至 (冬節)

十.除夕 (年三十夜)

六 : 盂蘭盆節 (鬼節) / (上元節)

日期︰農曆七月十五日

來歷及傳說︰
-宋代未年,元兵入侵,把祭祀祖先的活動提前一天。此後,人們便慣於在七月十四日過盂蘭盆節。
-東漢和佛教的孟蘭盆會結合,受佛教色彩影響上,其後,盂蘭盆節的意義改變。
-在目連救母的傳說中,佛祖的弟子目連的母親死後墮落餓鬼道,凡食物還未到口,便立刻變成火炭 。佛祖教他供奉一盆盆的祭品,為母親解困。
-「盂蘭」是梵文,意思是「倒懸」,即處境如被人倒掛般辛苦。「盂蘭盆」就是供奉祭品以解除亡靈倒懸之苦。

習俗︰
廣東潮州︰在空地塔台,擺上祭品,請和尚唸經,現代更有俗稱「燒衣」的習俗。
有些地方︰放河燈

意義︰
-祭祀祖先
-祭鬼,普渡眾生節日




七.中秋節 (團圓節)

日期︰農曆八月十五日(秋季的正中,因而起名「中秋」)

由來︰
-秦漢起,歷代帝王都有秋天祭月的活動,用以祈求豐收。
-北宋後,中秋節成為普通的民間節日。
意義︰
-中秋節是秋收節,目的慶祝豐收。
-中秋之夜,皓月如鏡,人們把月圓看作團圓的象徵,把中秋節叫作「團圓節」,一家人共聚天倫之樂。

傳說︰
多個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遠古時,后羿的妻子嫦娥,吃了不起藥,成仙飛天,從此住在月宮之中。后羿思念嫦娥,每逢八月十五,就在月下供放嫦娥愛吃的水果,遙祭遠去的妻子。

習俗︰
-家中設香案,擺設瓜果,月餅
-輪流向月拜祭
-全家一起分享祭品
-賞月,舞花燈,賞桂花,吃蓮藕,菱角

龍形花燈(「一夜魚龍舞」一句似乎不只適用於元宵節,還適用於中秋節)

月餅:
-起於唐,流行於宋。
-本是祭神的供品,形狀圓形,象徵團圓﹔上繪有嫦娥奔月、月宮、玉兔等有關月亮傳說的圓樣。
-現今的月餅有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卡通圖案。
不同地方有各自的口味,如廣東月餅,上海月餅,潮州月餅等。
有注重健康的「素食月餅」,「低糖月餅」等。



八.重陽節 (菊節)

日期︰農曆九月初九

定義︰
-<<易經>>把「九」定為陽數,象徵吉祥,光明。九月初九,兩個陽數合在一起,稱「重陽」,亦稱「重九」。
-西晉田園詩人陶淵明九月九日和好友賞菊,菊花一齊開放。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重陽節稱為「菊節」、「金節」。

由來︰
-早在戰國時已有重陽節詩人屈原的作品「離騷」中已有關於重陽節登高賞菊的描述。
-東漢時有個汝南人叫恒景,曾拜士費長房為師。一天,費長房預言九月初九桓景的家定有災劫,叫桓景家中每人縫製一個紅布袋袋裡面要藏一些茱萸然後再將一些紅布縛在臂上帶備菊花酒登山可避過此劫。恒景依著道長所說的照做,傍晚發現家中禽畜全都死了。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災的風俗,便一直流傳下來。

習俗︰
-登山
-喝菊花酒(據說可明目清熱,延年益壽)
-賞菊花(清代詩人賦詩詠菊,畫家即席畫菊)
-登山祭祖
-吃重陽榚
-放風箏
-佩帶茱萸(從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有以下句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懷念故人,敬老



意義︰
-登高避災
-登山祭祖(重九的「九」字與長久的「久」諧音相同,所以重陽節亦有懷念故人,敬老的意義所以重陽節便有登山祭祖的風俗)。




九.冬至 (冬節)

日期︰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

特徵︰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由來及意義︰
-中國古代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便會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
-代表全家團聚的思想
-拜祭祖先有助子孫尋根認祖

習俗︰
-全家團聚吃飯(民間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每逢冬至,都要全家團聚,飲宴慶賀,一如年節)
-吃湯圓,又稱吃「冬至圓」(吃後表示增加了一歲)
-北方︰吃餃子
-南方︰吃年榚和「冬至肉」
-拜祭祖先,由家長述說祖先的根源。


十.除夕 (年三十夜)

日期︰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夜

意義︰
-除去舊歲,明天開始更換新歲。
-是一個團圓的節日

習俗︰
-晚上要聚集在一起吃飯,又稱「吃團年飯」,每道菜都含有美好的祝願。
-北方︰多吃餃子。
-南方︰菜,肉﹔多吃魚,取意年年有餘。
-行「辭歲禮」,晚輩依次向長輩行禮祝福。
-長輩分給晚輩「壓歲錢」。
-「守歲」活動,全家老少通宵不眠,飲酒高歌,談天說地,準備過年食品,直至天亮。
-「照虛耗」活動,家裏點起明亮的油燈,目的是把個角落不吉利的東西照得無影無蹤,讓來年萬事都如意吉詳。

<<詩經>>的簡單介紹


由於「傳統版協作平台即將停止服務,系統現在已停用編輯功能。」,所以立即把協作平台的舊文章,超過十年的文章,搬過來。我的電腦技術不佳,又放下了書包多年,再寫不了什麼了。


中國文學

<<詩經>>

<<詩經>>的簡單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屬於集體創作,其作者不可參考。

<<詩經>>的詩六義是」,「」,「」,「」,「

」,「是<<詩經>>的體裁(體制)。

風︰民俗歌謠之詩,即民歌,(共160篇)因流傳地不同 ,共有十五國風,分別是周南、召風、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

雅(共105篇)︰

有大雅︰朝會之樂(31篇)

有小雅︰普通宴會之樂(74篇)

頌︰<<周頌>>22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31篇)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形容<<頌>>是讚頌先袓業的祭文。

」,「」,「是<<詩經>>的寫作技巧。

︰「敷陳其事而真言者也(直述)

︰「以彼物比此物(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先寫其他物件,聯想到要寫的物件)

另外,<<風>>、<<詩三百>>亦是<<詩經>>的另外叫法。



詩四始,分別是指風之始」、「小雅之始」、「大雅之始和「頌之始的作品,「是指首篇。

風之始︰<<關睢>>

小雅之始︰<<文王>>

大雅之始︰<<鹿鳴>>

頌之始︰<<清廟>>

其他名詞︰

變風,詩中的怨刺之作,如<<魏風.碩鼠>>。

採詩︰史官在民間採集詩歌匯成一集為<<詩經>>。

刪詩︰自<<史記>>的見解︰孔子在三千多篇詩中刪訂至三百篇。

笙詩︰<<詩經>>原有的三一十一篇,其中<<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和<<由儀>>六篇只有篇目而沒有文詞,大概是有聲無詞的作品。

此外,詩經是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誡

 <<詩經>>的作品欣賞


由於「傳統版協作平台即將停止服務,系統現在已停用編輯功能。」,所以立即把協作平台的舊文章,超過十年的文章,搬過來。我的電腦技術不佳,又放下了書包多年,再寫不了什麼了。


中國文學

<<詩經>>

<<詩經>>的作品欣賞

<<詩經.魏風.碩鼠>>

<<詩經.秦風.蒹葭>>

<<詩經.魏風.碩鼠>> (是「風」的作品)

主旨︰用吞食穀物的大老鼠來比喻貪得無厭統治者,反映農民生活的艱苦,抒發農民對理想社會的響往及對統治者的厭惡情緒。

修辭手法︰

比喻︰用吞食穀物的大老鼠來比喻貪得無厭統治者。

疊詞︰「碩鼠碩鼠」、「樂土樂土」、「樂國樂國」、「樂郊樂郊」,運用疊字 

反問︰「誰之永號?」

倒裝︰「莫我肯顧」、「莫我肯德」、「莫我肯勞」,其實是「莫肯顧我」、「莫肯德我」、 「莫肯勞我」。

寫作手法︰

重章疊句︰每章結構和形式相同,同詠一個主題,句子中只轉換了幾個字眼。詩中的︰

(1) 「無食我黍」,「無食我麥」,「無食我苗」說出統治者莊稼百姓的莊稼、玉黍、小麥、及幼苗。

(2)百姓想離開統治者︰「適彼樂土」、「適彼樂國」、「適彼樂郊」

(3)樂土吸引︰「爰得我所」、「爰得我直」、「誰之永號?」

(4)統治者剝削百姓 :「莫我肯顧」、「莫我肯德」、「莫我肯勞

層遞︰詩中每章的意思不斷層層遞進 (層遞是由重章疊句發展出來的)

(1)「無食我黍」、「無食我麥」、「無食我苗」,說出統治者剝削百姓的莊稼,由玉黍、至小麥、到細小的幼苗也不放過。

(2)百姓想離開統治者越來越遠︰「適彼樂土」、「適彼樂國」、「適彼樂郊」

(3)樂土越來越吸引︰「爰得我所」、「爰得我直」、「誰之永號?

(4)統治者剝削百姓的程度不斷加深︰「莫我肯顧」、「莫我肯德」、「莫我肯勞」


<<詩經.秦風.蒹葭>>

分析<<蒹葭>>

內容

        詩人為求與伊人相見,不惜逆流而上,順流而下,繞過險阻的道路尋找伊人。奈何伊人仍在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願望落空,懷著熱烈追求與失望交織的情緒。

寫作手法

一. 借景抒情(間接抒情)︰

每章的首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借秋天破曉時分,蘆葦蒼蒼一片的朦朧之景,抒發出對於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詩人感到淒婉惆悵。此外,再借露水結霜的景色,更完滿地刻劃出蕭殺的秋景,用以起興,表達出詩人尋找不到伊人的失落情懷。

借事抒情(間接抒情)︰

1.「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是一段時間推移。從早上露水結霜,到天亮時露水開始被蒸發,再推移到溫度回升時,露水尚餘少許未乾透。從時間的推移,表示出詩人由天未亮時,耐心等待伊人至天亮的事情,表示詩人對伊人的思念之情。

2.  從不畏艱辛尋找伊人的情,表達出詩人對伊人的熱切追求。縱使「道阻且長」,「 道阻且躋」,「 道阻且右」,詩人仍然「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刻劃人物形象生動傳神︰

1.詩人的不畏艱辛︰

「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詩人仍然「溯洄從之」,「溯游從之」,逆流而上,順流而下,繞過險阻的道路去尋找伊人。

2.詩人的溫柔敦厚︰

雖然詩人「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逆流而上,順流而下,繞過「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險阻的道路去尋找伊人,但是伊人仍然「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詩人對於伊人的若隱若現,「可望而不可即」,卻沒有罵天怨地,反而只是流露出失望、落漠和惆悵之情,可見詩人溫柔敦厚的形象。

3.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借秋天破曉蘆葦蒼蒼一片的朦朧之景,加添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祕感。

(2)「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伊人在河的另一方,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地方,再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岸邊,表達出伊人身處的位置不斷轉移而且在越來越遙遠的地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從在水中央上,水中的小島上,再到水中小島的沙洲上,可見伊人的身處位置不斷轉移,「可見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

結構特色

.全詩形式整齊︰

章法特色︰詩中三章均是四言為主,每章首七句為四言,未句為五言﹔每章共八句。

可見三章的字數相同,句數相同,結構形式相同,形式整齊。

從押韻方面可見詩中在形式整齊中有靈活變化︰

三章均是首句押韻,然後是偶句押韻。

第一章的韻腳為「蒼」,「霜」,「方」,「長」,「央」,押陽部韻。

第二章的韻腳為「淒」,「晞」,「湄」,「躋」,「 坻」,押脂微合韻。

第三章的韻腳為「采」,「已」,「涘」,「右」,「沚」,押之部韻。

.重章疊句︰

詩中三章均是四言為主,每章首七句為四言,未句為五言﹔每章共八句。

三章的字數相同,句數相同,結構形式相同下,部份句子只轉換了幾個字詞,而反覆詠唱同一主題。

1.「蒹葭蒼蒼」,「蒹葭淒淒」,「蒹葭采采」反覆同詠蘆葦蒼蒼一片的朦朧之景和蕭殺秋景。

2.「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反覆同詠露水結霜和被蒸發的蕭殺秋景。

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反覆同詠伊人在遙遠而且在地點不明確的地方。

4.「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反覆同詠尋找的道路險阻。

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反覆同詠伊人的身處位置不固定。

.層層遞進︰

重章疊句的作用是為了達到層層遞進的效果。

1.「蒹葭蒼蒼」,「蒹葭淒淒」,「蒹葭采采」蘆葦由蒼蒼一片寫到茂密一片, 秋景更加朦朧和蕭殺。

2.「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露水由結霜寫到快到被完全蒸發表達出時間由清晨破磽至到天已亮的時間推移。

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伊人在河的另一方,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地方,再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岸邊,表達出伊人身處的位置不斷轉移而且在越來越遙遠的地方。

4.「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從道路漫長、到陡斜,再到迂迴曲折,表示尋找的道路越來越險阻。

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從在水中央上,水中的小島上,再到水中小島的沙洲上,伊人的身處位置雖然不斷轉移,但是伊人的位置越來越清晰了。

 .承上啟下︰

每章承接首兩句的蕭殺秋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帶出下六句的找尋伊人不至的失落情懷,承上()啟下()

修辭手法

1.疊字︰「蒹葭蒼蒼」,「蒹葭淒淒」,「蒹葭采采」的「蒼蒼」,「淒淒」,「采采」是疊字。

2.層遞︰

(1).「蒹葭蒼蒼」,「蒹葭淒淒」,「蒹葭采采」蘆葦由蒼蒼一片寫到茂密一片,秋景更加朦朧和蕭殺。

(2). 「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露水由結霜寫到快到被完全蒸發表達出時間由清晨破磽至到天已亮的時間推移。

(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伊人在河的另一方,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地方,再到河邊水草交接的岸邊,表達出伊人身處的位置不斷轉移而且在越來越遙遠的地方。

(4).「道阻且長」,「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從道路漫長,到陡斜,再到迂迴曲折,表示尋找的道路越來越險阻。

(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從在水中央上,水中的小島上,再到水中小島的沙洲上,伊人的身處位置雖然不斷轉移,但是伊人的位置越來越清晰了。


各朝簡表

 各朝簡表

編號國名創建者時間(公元)首都族人
1夏朝夏啟2205-1766安邑漢人
2商朝商湯1766-1122毫、殷漢人
3西周周武王(姬發)1122-771鎬京漢人
東周(春秋)宜臼770-403洛邑漢人
東周(戰國)宜臼403-221洛陽漢人
4秦朝秦始王(蠃政)221-206咸陽漢人
5西漢漢高祖(劉邦)206-8長安漢人
6新朝王莽9-23長安漢人
東漢漢光武帝(劉秀)25-220洛陽漢人
7(三國)曹丕220-265洛陽漢人
劉備221-263成都漢人
孫權229-280建業漢人
8西晉司馬炎265-317洛陽漢人
東晉司馬睿317-420建康漢人
9宋(南朝)劉裕420-479建康漢人
10蕭道成479-502建康漢人
11蕭衍502-557建康漢人
12陳霸元557-589建康漢人
北魏(北朝)拓拔硅386-534平城、洛陽胡人
東魏元善見534-550胡人
西魏元寶炬535-5 57長安胡人
北齊高洋550-577胡人
北周宇文覺557-581長安胡人
13隋朝隋文帝(楊堅)581-618洛陽漢人
14唐朝唐高祖(李淵)6 18-907長安漢人
15後梁(五代 )朱全忠907-923汴京漢人
16後唐李存勗923-936洛陽漢人
17後晉石敬瑭936-947汴京漢人
18後漢劉知遠947-951汴京漢人
19後周郭威95 1-960汴京漢人
20宋朝(北宋)宋太祖(趙匡胤)960-1127開封漢人
耶律阿保機916-1125臨橫契丹
完顏阿骨打1115-1234會寧、中都女真
西夏拓拔元昊(李元昊)1038-1279興慶羌人
南宋宋高祖(趙構)1127-1279臨安漢人
21元朝元世祖(忽必烈)1279-1368大都蒙古人
22明朝明太祖(朱元璋)1368-1644明太祖︰應天

明成祖︰北京

漢人
南明褔王(朱由崧)1644-1661福王︰南京

魯王︰紹興

唐王︰福州

唐王︰廣州

桂王︰肇興

漢人
23清朝清太祖(努爾哈赤)1644-1911北京滿州(女真)
中華民國孫中山1912-1949南京漢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1949年至今北京漢人

清朝皇帝次序簡表

清朝皇帝(:愛新覺羅)
傳位數皇帝年號 皇帝名稱皇帝稱號
1(後金:天命)努爾哈赤
2

(後金:天聰)

(:崇德)

皇太極清太宗
3順治福臨清世祖
4康熙炫燁清聖祖
5雍正胤禛清世宗
6朝隆弘曆清高宗
7嘉慶顒琰清仁宗
8道光旻寧清宣宗
9咸豐清文宗
10同治載淳清穆宗
11光緒載湉清德宗
12薄義薄義清末帝